王者體育直播,7月13日訊?針對近期中超聯賽裁判頻繁使用VAR卻依然引發巨大爭議的現象,《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發文進行了點評,他認為執法的裁判們害怕承認責任,過多地甚至是完全依賴于VAR,這是導致如今爭議日趨增多的一個關鍵性因素。
在國際足聯的相關規定中,至今依然在強調一點:VAR僅僅只是輔助,不可能完全取代主裁判,主裁判在整個執法過程中,可以借助VAR,也可以完全不予理會。這一點上賽季歐冠決賽就已經給出了很好的示例,波蘭人馬齊尼亞克完全根據自己對足球規則的理解以及在場上的判斷做出裁決,而沒有受到VAR的任何影響。
中國足球從2017年開始引入VAR技術,2018年開始在聯賽中全面推行。當時之所以如此早地引入,也是因為各界對裁判的爭議不少,中國足協面對的壓力同樣不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VAR的出現似乎是一根救命稻草,一些人以為外界一直所說的黑哨、官哨等情況可以解決了。于是在裁判培訓大會上,時任某位足協領導就公開向所有到會接受培訓的裁判們強調:要“更大地”發揮VAR的作用,而且VAR要更多地“主動”介入!
但是,此番講話和要求是完全背離了國際足聯引進VAR技術的初衷,但對照一下這些年來中超聯賽中過多的VAR主動介入的情況,似乎也就很容易理解了。盡管如今裁判事務的管理者已經換了人,但“毒害”卻是根深蒂固的,而且短時間內似乎還難以消除。
再更進一步說,如今執法聯賽的中國足球裁判們普遍存在著“害怕擔責”的心理,不敢承擔責任,害怕出錯并在事后遭外界的謾罵甚至是人身攻擊,所以在執法的時候更多地依賴VAR技術,因為一些人會有“反正有VAR,哪怕是完全不用VAR技術介入就可以做出判罰的犯規,也先忍著等著VAR介入”的想法。因為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自己不用擔責,不會遭到受損一方的攻擊,即便是漏判甚至是錯判,也因為有VAR技術可以事后進行糾正,這就反過來進一步促使現在的中國足球裁判更加依賴VAR。
(德里森)